“买名牌,主要是寻找一种感觉。”
發布日期:2012-08-18
去年結婚的高珊珊借旅行結婚機會去了趟香港,第一次見到路易威登(LV)、古奇(GUCCI包包)、香奈爾 (CHANEL)等諸多世界名牌專賣店“摩肩接踵”的繁華。28歲的高珊珊和同齡的丈夫收入並不高——自己每月收入2000元,丈夫月薪3000多元,但她還是一咬牙花了家庭兩個多月的總收入購入一只LV包,進入奢侈品消費人群。
回到沈陽,高珊珊發現原本遙遠的大牌子早來到身邊。一些同事挎上了LV、戴上了歐米茄表——“國際名牌能夠襯托身份,有幾件國際大品牌,感覺容易受人重視。”在一家網絡公司就職的高珊珊坦言。
負債消費是其主要特征
沈城越來越多缺乏經濟實力的年輕人,在為各種奢侈品透支薪水。在歐盟工業園一家外企工作的楊小姐每月工資和獎金加在一起,也就3000多元,但她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名品追求者,穿的戴的不少是古琦、LV等世界名牌,有時一條裙子就要花掉幾個月收入,透支信用卡是常事。
沈城的奢侈品消費在突飛猛進中呈現出特色——這就是超前消費問題突出。年輕人是否購買奢侈品並非取決於他們的收入和年齡,而是取決於消費心理;對奢侈品,他們有很強的集體追逐心理。幾乎每家奢侈品牌店的銷售人員都對記者表示有“很年輕”的女孩和男孩來店中購物,尤以女性居多。
這些年輕人都是“富二代”嗎?
沈城的奢侈品消費以服飾、香水、手表、皮具等小件個人生活用品為主。記者調查發現,許多年輕人有過為購買奢侈品而特地積蓄的經歷,還有不少年輕人為購買奢侈品而不惜透支,為了昂貴的體驗式消費成為“負債一代”。